中药分析学
2022年12月12日  

1.基本情况

我校《中药分析学科》2019年被批准为河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重点学科,同年获批校级科技创新团队。团队始终秉承“传承--创新”的发展理念,“传承中医经典,创新中药精品”,长期致力于中药材、中药配方颗粒、经典名方、中药新药的研究开发及中药学人才的培养工作。学科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现有三个稳定的研究方向:中药质量控制及标准化研究、中药体内成分及代谢物研究中药活性成分及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2.学科队伍

本学科带头人为牛丽颖教授,学术带头人为王鑫国教授。共有人员20名,其中教授5名、副教授7名、讲师8名;博士7名、硕士12名;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占86%;学科领域涵盖中药分析学、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等专业。学科团队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合理、稳定。现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名、河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名、河北省有突出贡献专家1名、河北省优秀教师1名,河北省中医药教学名师1名,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人选4名。

3.科研条件

学科建有各级研究平台四个,2010年获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Ⅱ级实验室-中药药理实验室,2014年获批“河北省高校中药配方颗粒应用技术研发中心”,2015年获批“河北省中药配方颗粒技术创新研中心”,2019年获批“河北省中药材品质评价与标准化工程研究中心”,学科实验室总面积1000平方米,科研设备价值约2000万元,包括液质联用仪、气质联用仪、高效液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等先进的分析仪器,为教师科研、研究生培养、本科生专题实习提供了一流的实验平台。

4.业绩成果

教学方面,获全国青年教师授课竞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河北省教学成果奖2 项,最佳教学设计奖1项,教学设计居国内领先地位。主编、参编国家级本科教材23部,研究生教材2部,学术专著4部。《中药分析》课程为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王鑫国教授副主编的《中药药理学》教材获得首届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

科研方面,主持国家级和省级科研项目50多项,获河北省科技进步奖4项;其中,由学科负责人牛丽颖教授主持 “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控制与标准研究及产业化”项目 2019年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实现了我校办学史上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零的突破。2022年“中药配方颗粒智能化制造及质量控制研究”项目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等奖制定企业标准636项、国家标准3项,制定河北省中药材标准7项;参编《河北省中药材标准》1 部,主编《中药配方颗粒质量研究》专著1部。近五年来发表研究论文100多篇,培养青年教师12名、硕士30名、博士生7名。已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7件,并全部实现成果转化。

学科成立学术组织2个,河北省药学会中药分析专业委员会和河北省中医药学会中药质量评价专业委员会,吸纳了我省从事中药分析专业的成功企业家、高水平技术人员、药品检验资深专家、长期奋斗在科研一线的高校学者及在临床一线的资深药师等参加,涵盖了“产-学-研-用-管”各领域的杰出人才,搭建我省中药生产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药品检验机构、医院中药分析研究者等学习交流的平台,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建立沟通中药分析与中药标准化的桥梁,推动河北中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河北中医药大学  冀ICP备案13018366号
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经济技术开发区杏苑路3号  邮政编码:05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