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基础
2022年12月12日  

2019年中西医结合基础获批河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重点学科。学科已建立一支知识和年龄结构合理,学术梯队完整,学术思想活跃的团队。现有成员48人,其中高级职称41人,具有博士学位者42人,博士生导师15人,硕士生导师30人,8人次拥有国家级称号,30人次拥有省部级称号。56人次担任国家学术团体及其下属各专业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常务理事(委员)等。学科所依托的科研平台中有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1个,河北省中西医结合肝肾病证研究重点实验室、河北省心脑血管病中医药防治研究重点实验室、河北省浊毒证重点实验室、河北省植物生物反应器制备技术工程实验室、生理学实验室等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经过50年的建设和发展,已形成生殖调控障碍、慢性肾脏疾病、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心血管病、难治性疾病的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5个稳定的研究方向。生殖调控障碍疾病方向在生殖调控障碍性疾病的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妇科寒证、妇科标准制订等方面居国内领先水平。慢性肾脏疾病方向提出慢性肾病“肾络瘀阻”病机学说;进行单侧肾脏损伤诱导慢性肾衰竭的原创性研究,获得国际认可。慢性消化系统疾病方向应用浊毒理论进行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的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在浊毒领域取得突破,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心血管疾病方向对活血化瘀中药治疗缺血性心血管疾病进行中西医结合机制研究,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难治性疾病方向通过药理学、电生理学、免疫组化、分子生物学等方法研究慢性间歇性低氧心血管生理学机制,中医药抗肿瘤的免疫调控机制,取得丰硕成果。

此外,学科在完善中西医结合教育体系、师资培养、教材建设、教学模式探索和实践等方面均位居全国前列,率先在全国实施中西医结合“两个基础,一个临床”的教学模式,2020年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拥有中西医结合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中西医结合创新高地、中西医临床医学省级品牌特色专业、中西医临床医学河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省优秀教学团队、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及中西医结合内、妇、诊断学基础省一流本科课程。4次主编《中西医结合内科学》、3次主编《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十三五”规划教材《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荣获全国优秀教材奖(高等教育类)二等奖,教材主编杜惠兰教授荣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称号,在我省乃至全国范围内均具有较高的声誉和影响。

河北中医药大学  冀ICP备案13018366号
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经济技术开发区杏苑路3号  邮政编码:05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