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医药重点学科
2023年03月04日
中西医结合临床 中西医结合临床学科成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综合临床学科,学科现有90人,其中教授、主任医师18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9人,主治医师18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名,博士生导师3名,硕士生导师10名,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1人。 学科依托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科、脑病科、内分泌科建设,主要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临床研究。先后承担或协作承担了国家自然基金、科技部97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河北省科技厅等课题110余项,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5项,厅局级成果奖9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主编及参编著作50余部。 中医眼科学 河北省中医院眼科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学科,是全国中医学术流派“庞氏眼科流派传承工作站”及推广单位。眼科拥有优秀的专家团队和先进的医疗设备。现有主任医师4名,硕士生导师2名,河北省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传承人2名,继承人3名,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1名。 科室承担国家级、省厅级科研课题20余项,多项科研成果获河北省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二等奖。撰写发表论文50篇,论著30余部,编写了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规划教材《中医眼科学》、《中西医结合眼科学》。主编的《眼科疾病的针灸治疗》荣获首届“优秀卫生部医学视听教材及CAI课件”二等奖。 中医眼科学注重中西医并举,中医特色突出,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对多种疑难眼病有深入研究,疗效显著。 中医急诊学 中医急诊学科致力于重点病种的证治规律的研究。现有全国名中医1人,国家级、省级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各1人,国家级名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人2人,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1人,河北省中医临床优秀人才1人,教授、主任医师5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4人。 学科依托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建设,采用中医、中西医结合及现代技术,对急危重症采用动态观察、分阶段施治,在脓毒症、呼吸衰竭、心肺复苏、重症胰腺炎、多发伤、急性脑梗塞溶栓、急性胸痛、中毒、疫病等急诊常见病、疑难重症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尤其在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患者、疫病的救治中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中医肛肠病学 中医肛肠病学科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开展肛肠病传统治疗方法及现代新技术,尤其对高位复杂性肛瘘,重度混合痔和直肠脱垂的手术治疗以及慢性顽固性便秘、炎症性肠病、结直肠肿瘤的中西医结合诊疗取得创新突破。学科现拥有医护人员75名,其中医生27名,主任医师9名,教授8名,副主任医师4名,副教授3名,医学硕士24名,硕士硕士导师9名,博士生导师1名,设有4个专科,开放病床200张。 学科依托第一附属医院肛肠科建设,为河北省肛肠病治疗中心,十三五国家区域诊疗中心肛肠专科华北区域中心。采用中医、中西医结合及现代微创先进技术,对肛肠科常见病的诊治,以及肛肠疑难重症的诊治均有着丰富的经验,减压外剥内扎术治疗重度三期混合痔,截径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小儿肛瘘挂线术,注射疗法治疗内痔、直肠脱垂等,微创结合PPH治疗环形混合痔,改良STARR术治疗便秘,无痛灌肠法治疗肛窦炎、直肠炎、慢性结肠炎,痛痒消洗剂非手术治疗痔疮、肛裂、肛门瘙痒等症,中医综合疗法治疗便秘、大肠肛门肿瘤等均取得良好临床疗效,并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 中医护理学 中医护理学科成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是我省最早开展中医护理的学科之一。经过几代人的辛勤努力,已发展成为集临床护理、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综合性护理学科。现拥有硕士生导师6名,副高及以上职称护理人员29人。 学科依托第一附属医院护理部建设,围绕浊毒脾胃中医护理、浊毒肛肠中医护理、浊毒理论和中医护理技术,对中医护理进行循证和现代化开发,对中医理论、中医技术在患者康复、健康教育和延伸护理服务中的作用加以研究。护理部曾荣获全国首届中医护理先进集体、全国中医医院优质护理服务先进单位、河北省首届中医护理先进集体、全国医院擂台赛主题七延伸护理服务十大人气案例、十大价值案例、“石家庄青年五四奖章集体”、中医药系统2018-2020改善医疗服务先进典型等荣誉。 近5年,发表学术论文170余篇,其中SCI两篇;获河北省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项9项;主编及参编写著作40余部;共成功申报科研课题68项,其中获河北省财政厅2020年政府资助临床医学优秀人才培养项目1项。 |
|
河北中医药大学 冀ICP备案13018366号
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经济技术开发区杏苑路3号 邮政编码:050200 |